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天游线路检测中心学子开展“探寻文化遗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8月11日“探寻文化遗产实践团”在甘肃省内各地级市开展分散实践,其中指导老师王浩赴武威市开展实践调研。本次调研主要以山陕会馆为考察对象,主要查阅了明清档案、民国档案、碑刻资料以及地方志等,为实地考察和实践报告撰写奠定了基础。
8月12日调研武威市博物馆、武威市图书馆、武威市档案馆、凉州区档案馆等地,收集了《关于你区处理原有同乡会会馆财产一案的通知》《关于转报‘关于申请维修陕山会馆的报告’的报告》《关于古浪县陕山会馆保护修缮方案的批复》《关于将和平街会馆巷小学收归县管的报告批复》等重要档案资料。
8月13日调研武威市大云寺记录了关于山陕会馆的碑刻资料,分别有《清重修陕西会馆碑记》《陕西同州府蒲城县众姓捐资提名碑记》等。
8月14日参观古浪县博物馆、走访古浪县文旅局获得相关资料,8月15日至18日考察古浪县土门镇山陕会馆遗址,土门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集镇,明朝时又名“哨马营”,后有陕西西安府土门县(今富平县)移民迁入,故称“土门镇”。现存建筑群坐北向南,南侧开门,由南向北依次为钟、鼓楼、东、西演义厅、大殿、厢房、马祖殿。建筑以大殿为中心,东西有厢房各1座。大殿为土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硬山顶,灰瓦覆盖,檐下施11朵斗栱。两侧厢房残破,大殿内有清代白福龙所绘三国演义为题材的壁画,局部剥落。遗址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团队成员期望通过考察调研为文物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千年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三千里丝绸之路横贯东西,中国的历史与世界贸易的历史通过各种途径交织在一起。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让实践队员对于河西走廊的重要作用有了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会馆是反映中国封建经济、文化变迁活动的一面“镜子”。河西走廊则是重要的国家通道和丝路贸易节点,山陕会馆也是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见证。团队通过深入探访会馆历史遗存和发掘会馆商贸文化,了解和感悟丝路贸易的繁荣,再次见证了“河西走廊古丝路”贸易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