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启迪未来 时代召唤精神 ——学院党委书记王君朝在2015级学生开学典礼的讲话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9-01浏览次数:2345

历史启迪未来  时代召唤精神

 

----在天游线路检测中心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的讲话

(2015年8月27日)

王 君 朝

 

各位新同学: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你们的节日,是你们铭记一生的日子。上午,你们在学校西操场,参加了学校隆重而热烈的开学典礼,学校校长对你们的谆谆教导还萦绕耳畔,下午,我们又相聚毅然报告厅,举行学院庄重而简朴的开学典礼,学院老师要给你们说几句见面寄语。首先,我代表学院向你们表示热烈欢迎,欢迎你们来天游线路检测中心学习。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指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我们要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该民族的历史;要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就要了解该民族的文化;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要了解该民族的精神。因为文化的深处是民族精神,而精神的核心是信仰,是价值观。因此,我们学习历史就要把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变成人们生命的自觉,这就是历史本质的属性和终极价值。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今日之中国越是在现代化道路上狂飙突进,乘风破浪,我们就越要仰望历史星空,校准价值航向,补充精神营养。

    今天,在这样一个庄严的时刻,我讲三点,与同学们共勉。

 

    一、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信仰之魂

    同学们,说起红军长征,我要从一本书讲起,这本书名叫《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是一位美国人写的,出版于30年前,作者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有影响的记者,曾任《纽约时报》副总编辑,他的名字叫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

    索尔兹伯里在其一生漫长的记者和文学创作生涯中,为反映20世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心血,足迹遍及欧洲、苏俄和远东各主要战场,以其犀利的目光、鲜明的观点和娴熟的文笔,揭露了法西斯侵略者的罪行。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声名远扬世界各国。

    1984年,索尔兹伯里专程来到中国,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进行了实地采访。他以红军般的勇敢和坚毅,不顾年迈体弱,坚持越过了千山万水,历时七十四天,终于从江西到达了陕北,完成了他自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寻访,第二年,他在美国出版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各位同学,索尔兹伯里在书中写道,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红军历经艰难险阻,横渡了二十四条河,翻越了一千座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他在书中认为,长征作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而永远流传于世,长征也证明了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说长征是丰碑?长征到底唤起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我的回答是,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时,我们从长征精神中得到很多启迪。长征唤起了中国共产党人解放人类的情怀,唤醒了中国先进分子挽救民族命运的责任。可以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灵魂的真实写照,长征成就了中国革命的未来。后来,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精神源头就从这里找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秘密钥匙也藏在这里。

    同学们,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使中国迈入了强盛之路。今天,我国的改革已经淌入到“摸不到石头”的深水区,我们的综合国力正处在大而不强、将强未强的历史转折阶段,我们的社会发展正处在多元多样多变、交融交流交锋的矛盾凸显时期,思想激荡碰撞,人们急功近利,社会心浮气躁,虽然我们要面临的挫折远比不上长征时那么艰辛却要更加复杂得多。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冷静耐心,需要战略定力,更需要当年红军长征中表现出来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冲天勇气,这就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之所在。

 

    二、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锻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同学们,说起抗日战争,我还要从一本书讲起,这是一位日本人写的书,书名叫《坂上之云》,写作于50年前,作者是日本战后被称为“是让人体味‘历史是文学精华’的唯一历史小说作家”,活跃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他出身记者,原名叫福田定一,笔名司马辽太郎,取自“远不及司马迁的太郎”之意。

    司马辽太郎不是历史学家,但他成名于历史小说,他一生创作了数十部以历史和战争题材为背景的作品,其中《坂上之云》在日本是妇孺皆知,影响了几代日本人,左右了一般民众的历史观。今天,透过所谓的“司马史观”,也许我们会管中窥豹地发现许多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甚至可以说刚刚发表的“安倍谈话”也吐露了这种历史观。据说,“坂上之云”各种版本相加一起,行销达两千余万册,从阅读史和影响史来看,这是史学家们远不能及的辉煌成就。

    2009年,日本NHK电视台将《坂上之云》改编成电视剧,分三年在岁末热播,我在日本工作期间,收看了全剧。“坂上之云”的本意是“顺着山坡上升的云”,剧中描述了从明治维新到日俄战争期间,在一个以大米和丝绢为主要产业,宛如作坊一样的小国日本,对内富国强兵,提振民族精神,致力于国家近代化建设;对外则兵连祸结,曾无虚岁,走向军事强国地位的社会历史画卷。剧中赞美了一个追求进步和蒸蒸日上的明治时代,讲述了日本取胜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历史逻辑,宣扬了一种无原则无道德的所谓“自豪感”。该剧隐含有“复兴日本当重塑国民理想”之深意,令人震撼,发人深省。

    同学们,说实话,历史可以有立场。虽然我们不能认同《坂上之云》许多混淆是非正义的观点,也难以苟同剧中狭隘民族主义的心态,更无法理解缺乏“加害”责任感的所谓“司马史观”,但是,我认为该剧值得我们一看,尤其是历史学专业的同学更应一看,除了一介小国日本的“奋起”和泱泱大国清王朝的“沦落”令人唏嘘不已之外,还能让我们从日本人的角度来了解改变中国和亚洲命运的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也正是由于这两场对外侵略战争的胜利,最终将日本推上了后来的军国主义道路。收看完全剧,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的心情长时间愁多夜长,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饱受泡沫经济的长期困扰,面对“失去的20年”之现实,日本一方面对外上演“度心”之术,把其“衰落”的原因归咎于比邻大国的“崛起”,刻意保持一种“衰弱”的形象,以期向世界渲染“中国威胁”;另一方面对内又频发“隐忍”之功,向国民宣传“黑船再临”,坚持每年都推出一、两部励志型的影视剧,以期重拾昔日“荣光”,来整合民心和重建理想,来激励国民和鼓舞士气。可以说,人家一直都在“挺胸望白云,弯腰爬山坡!”日本还在憧憬一个没有做完的“大国梦”!

    各位同学,反思是一种历史超越。回想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几乎是无约不损,无战不败,到20世纪上半叶,更至山河破碎,神州陆沉。去年我们殇思甲午,汲取教训,镜鉴当下,今年我们又纪念抗战,自省忧患,启迪未来。一个国家几乎同时纪念两场在不同时空,与相同对手对决的战争,这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罕见的历史现象。这两场战争相隔50年,其结果由于120年前甲午战争的失败,我们割地赔款,任人宰割,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人民成为被历史偷笑的“弃儿”,而由于70年前抗日战争的胜利,虽然我们牺牲巨大,代价惨重,历经血火淬炼,却使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星空定格为永恒。

    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迥异的结果?在这当中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我的回答是,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坚定的信仰,只有凝聚起强大的精神,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甲午战争中国处于优势而惨败,原因是败在精神上,败在信仰里,是“心劲”败了,可以说是不战而败;而抗日战争中国却以劣势而惨胜,是胜在精神上,胜在信仰里,是“心劲”胜了,真正是百折不挠。

    历史是最富有哲理的教科书。你要是不相信,那我们一起听听当年延安抗大的校歌,这首歌现在也是国防大学的校歌,听完后我们就完全明白了。歌词写道:“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的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象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抗日者的先锋!”

    历史证明,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觉醒的总爆发,是中华民族历史存亡的历史之战,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怀有解放人类的情怀和信仰,中国军人负有救国救民族的担当和精神,从而彻底地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全民动员能力。从那时起,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海外赤子,全体不愿做奴隶的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百年以来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敌入侵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国侵略斗争屡战屡败的耻辱。

    同学们,今年5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讲话指出,“邻居可以选择,邻国不能选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日本人民也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中华民族是宽宏大量的民族,我们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是“可以宽恕,不能忘却”。所以,我们今天纪念战争,缅怀先烈,为的不是沉溺于屈辱中延续仇恨,加深隔阂,而是要理性地反思过去的历史,要客观地正视中日间的差距,要全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从而冷静智慧地处理好中日关系,防止和避免悲剧重演,这才是历史留给中日两国难解的伦理困境,也是现实出给中华民族最大的伤神难题。

 

    三、好好珍惜大学生活,这四年将奠定你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基石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要内心归零,站稳脚跟,新的一步跨出在即,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我坚信,四年的大学生活,你们必会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四年的青春岁月,你们定能奠定梦想成真的基石。借此机会,我提三点希望。

    1、从今天开始,“叫醒你们的不是闹钟,而是心中的梦想”

    大家知道,2013年,北京大学成立了一个叫做“起床协会”的学生社团组织,社团的志愿者每天会给赖床不起的同学拨打叫醒电话。后来,据说国内许多大学都成立了“起床协会”,尝试各种叫醒模式,使“早起队伍”不断壮大。清晨的校园里,风景这边独好,一群群早起的学子,他们吃饱了早餐,就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学习和生活。

    说到这里,也不禁勾起了我的青春回忆,31年前,我的人生第一步也从这里迈出,然而,今非昔比,作为大师兄,我非常理解你们90后的际遇。由于中国式教育的阴差阳错,虽然你们天真烂漫的金色童年,在一天天夙兴夜寐和一次次昏天黑地的“升学战争”中流逝了,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进入大学后,不要再去找回流逝的童年,希望你们从今天开始,还能继续保持中学时光养成的早起学习的习惯,度过你们人生最美好的大学生活。

    同学们,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你想让自己有怎样的未来,你就要付出怎样的努力,能叫醒你们的不是闹钟,而是心中的梦想。“人生何须久睡,死后自会长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从每天早上少做一会儿睡梦开始。

    2、四年大学生活,“决定你们命运的不是环境,而是坚定的信念”

    同学们,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代人的前途命运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然而,就个人而言,一个人在一生中究竟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并不是由所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人自身的态度,也就是一个人的信念所决定的。因此,也可以说,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我们闯过一道道难关。面对逆境,有的人迎头而上,信念坚定,永不言弃;有的人三分钟热度,遭受挫折,就偃旗息鼓;有的人一看见困难就畏缩不前,只想躲着问题走等等。当然,最终不同的人生态度产生不同的人生结果。

    有人说,“成功者之所以能有这番作为,在于他们能改变对压力的定义。不惧怕、不逃避,他们与压力挑战,并相信自己终会获胜。”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一位诗人说得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3、毕业离校时,“你们不应是一名专家,而是一个和谐的人”

    同学们,爱因斯坦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这句话十分深刻,也令人深思。同学们上大学的目的,是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专业人才,学有专长,毕业时谋得一个较好的职业,既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也可以回报家庭。应该说,这样的求学目标并不错,不仅满足家庭的希望,也符合国家对你们的要求。

    然而,经验证明,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多半来自专业以外的不急之务,所以,爱因斯坦还说,“教育就是把在学校所学全都忘掉剩下的东西。”由此可见,上大学除了专业学习以外,你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你们要常去能启迪你人生智慧的图书馆,要常听能补充你精神营养的好讲座,要多选修能提高你人生修养的公选课,还要多锻炼能承载你一生梦想的好体魄。

    因此,在大学期间,你们不仅要自由地读书,多读些经典,少刷些微信,更要自由地思考,多些人文关怀,少些思想偏激,探究“人为什么活着?”思考“人与万物的关系!”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信念,以至信仰,确立起你的发展目标,寻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这就是大家在四年大学期间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

    各位同学,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你们刚刚过完18岁的生日,小荷才露尖尖角,正是令人羡慕的青春年华,处在积累人生的“加法”时期。百年前,梁启超曾疾呼,“少年强则中国强”,百年后,今天的网络金语是“青年若阳光,中国不黑暗。”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要相信每一代人都能自己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并顺利地接班。我们对你们充满了期待,也满怀信心。

    回想30年前,我们60后和你们90后一样,也是一群爱做梦的大学生,人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工作以后,虽然现实和理想之间有距离,然而我们却又是一群幸运儿,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既见证了“正能量”的阳光,也沐浴了“潜规则”的风雨,我们既努力做到了“尽我所能”,也留下了沉重“负遗产”。而今,我们已经步入了知天命之年,虽然尝试开始过一种“减法”生活,但我们还是“理想主义者”,心中依然有梦,还在寻梦而行。

    各位同学,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毛主席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历史赋予重托,每一代人都要致力于共同打造属于自己时代的辉煌,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 正是你们90后施展才华的大好时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由你们亲手托起并实现,这是多么豪迈的事业,这即是你们的事业!

    同学们,在9月3日“胜利日”到来之际,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同时,我们更要反躬自省、卧薪尝胆、知耻后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