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研究员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8月20日上午,应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天游线路检测中心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研究员做了《汉代以前的丝绸之路——考古学所见汉以前的中西文化交流》学术报告。我校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中国史、世界史等专业研究生和教师120多人参加报告会。
王巍讲到:早在距今七八千年,生活在黄河中下游的先民们就与西域地区的居民发生了交流。黍、小麦、冶金术、绵羊和黄牛等发源于西亚、中亚等地的动植物养殖技术、金属冶炼技术约在4500年前传入中原地区。至迟在西周时期,中国内地生产的丝绸已经经过丝绸之路被运到西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丝绸已经在西域乃至西亚受到广泛的喜爱,并可能已被销往地中海沿岸。传播过程中,河西走廊是最重要的通道。
王巍认为:丝绸之路历史悠久,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汉代张骞通西域,并非丝绸之路的开始,而是开启了古代东方与西方交流的新时代。即由零星地、断续地、小规模地民间交流转变为大规模地、持续地、官民结合的交流,对于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丝绸之路自史前时期就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与生活在中亚、西亚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人们友好往来之路,互通有无之路,相互学习之路,共同发展之路!中华文明正是由于同其他文明的不断交流中,保持活力,蓬勃发展,生生不息。这也是中华文明得以连绵不断,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